教学科研

“十二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亮相蓉城 张建国副教授应邀交流发言

2014-05-24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2014年5月24日在四川成都结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第八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现代职业教育报告论坛传来消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于2014年通过了235项课题鉴定,其中20项审定为优秀成果,张建国副教授作为六个代表之一做典型交流发言。

    张建国副教授是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中心主任,多年来潜心科研,成果颇丰。这次参与交流的课题为《工学结合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课题于2011年7月经高职研究会批准立项,2013年11月结题并通过鉴定,两年中取得了包括《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保障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等五项阶段性论文、六万五千字的学术科研成果。

    《工学结合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成果凝聚着课题组九名成员的心血。在张建国副教授的主持下,吸收了来自教学、生产一线的学者、专家,包括两位博士生,白继中、李雪转,三位教学一线教师:薛桦、张晓斌、王文龙,三位水利工程一线的专家:孙新忠、吴增兵、宋孝斌。课题组的构成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工学结合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构建的“五对接,四平台,三层次”生产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范例。所谓“五对接,四平台,三层次”生产主导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进行“五对接”教学改革,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所谓“四平台”,即基础能力课程平台、单项能力课程平台、综合能力课程平台、拓展能力课程平台;所谓“三层次”,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的“校园就是职场,企业就是课堂”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建立水利工程综合实训基地、节水灌溉技术实训基地,实现了“校园职场化”。把课堂延伸到水利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强化顶岗实习,实现了“企业课堂化”。

    《工学结合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出的“引进、培养、优化、考核”专业教学团队保障机制,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工学结合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建立的“学校、企业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探索。

    《工学结合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课题研究所确立的水利类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群的正确定位,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增强。课题组所在的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水利类专业实习生一次性实习安置率达到100%,对口实习率达到93%,上岗起薪点明显高于一般专业,达到1800元以上。

    课题研究成果《水力分析与计算》、《节水灌溉技术》等获得 2013年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上挂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成为校园网站的院级精品课程。全省、全国的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因特网实现了资源共用,成果共享。

    课题成果引起了省地媒体广泛关注,山西日报2012年3月2日在新闻纵横B2版,以“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题,专题报道了课题成果带来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本次会议还有五个课题参与了交流,分别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研究》、《高职教师专业标准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信心的教育与培养》、《高职教材的开发研究》和《高职职业精神教育内涵与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