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薛瑄

2017-09-28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写完最后一个字,内心一片澄明,终于释然了。

       为薛瑄立传,是我的愿望,也是分内事。我意识到这是生命中要完成的一件事,只有尽力做好才能心安。

       薛瑄人格高尚,光明俊伟,不愧为治世能臣、理学大师、伟丈夫。写作中,有艰难,有愉悦;有时搜索枯肠,有时行云流水。其中的艰辛和幸福,非亲历者难以体会。写到后来,心无杂念,内心清明,好像被薛瑄感染了。今天想薛瑄某地当官了,明天想他如何应对官场考验,薛瑄在我的心中生活着。我感觉,写薛瑄的过程,也是思想境界提高的过程,不啻是内心的游历和修炼。

       我有幸和薛瑄是同乡,所生活的万荣县里望村,距离薛瑄的村庄仅仅一公里有余。幼时,时常听到薛瑄的故事和传说,令人神往。不过我们那里对薛瑄不呼其名,大人小孩尊称他为薛夫子。为什么叫薛夫子呢?老人们讲,中国古代称夫子的有三人,一是孔夫子,二是孟夫子,那么第三个就是薛夫子了,因为薛瑄传承儒家思想,学问博大精深,深得理学真谛,是明代理学大师,享有从祀孔庙的殊荣,因而人们尊称薛瑄为薛夫子

从祀孔庙,是古代社会思想家、政治家的最高荣誉。在孔庙东西二庑从祀的都是对于中华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古圣先贤。自古以来,山西享受从祀孔庙殊荣的只有王通、司马光和薛瑄三人,元明清三代八百年间山西唯薛瑄一人。在故乡,他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他的故事。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在上小学,就听过薛瑄的传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对他感到特别神秘。薛瑄的故里是平原村,但是,这个村子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真儒里,意思是真正儒家的故里。在平原村的村口,就矗立着一方巨大的石碑,镌刻着真儒里三个大字。

平原村有个薛夫子陵。陵园大门前边的甬道两旁排列着石人石马,惟妙惟肖,庄严肃穆,极为壮观。陵园里古木参天,蓊蓊郁郁,数百年的松柏处处可见。此地碑碣林立,飞鸟盘旋,啁啾不已,充满着肃穆和神秘的感觉。可惜的是,上世纪中后期,那些石人石马破坏殆尽,郁郁苍苍的古树也大多消失了。

        离平原村七里许有个村庄叫和井村,村庄附近有个地名叫下轿地。缘由是这样的,明英宗天顺年间,薛瑄由大理寺卿提拔为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后,返回故里,一路上风尘仆仆,舟车劳顿,说不尽的辛苦。进了山西,经过了稷山县,踏入了河津境内,来到了和井村,眼看着就到家了。所谓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此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是,薛瑄命随行的轿子在和井村停下,他下了轿子,徒步回家。随从们很是不解,问道:薛大人,别人为官后衣锦还乡,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光宗耀祖。现在离家尚远,你为何弃掉轿子,却要步行回家呢?薛瑄道:树大终须荫故土,官高岂能压乡邻!一肩皓月明初志,两袖清风报圣恩。这样回家不更好吗?

      每当提起这些故事,我心里十分感慨。举目尘世,历代为官者如过江之鲫,趋炎附势者代不乏人,像薛瑄这样一身正气,铁骨铮铮,热爱乡梓,谦虚处世的人,能有几人?他的风骨和气节,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芒。

        为薛夫子立传——是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