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安邑三人行

2016-09-0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几天前,就计划利用这个双休日去安邑太平兴国寺礼佛。昨天联系了云峰和文立,约好今早八点钟汇合出发。 

  一、“三季梨”和“三晋名校”

    天上有云,也有风,走在街上,凉凉爽爽的,这个日子出门,真好! 

   八点过五分,我急匆匆赶到汇合地点时,云峰和文立已经等候多时,不过他们聊得正欢,一点也没着急。云峰从来都是衣冠楚楚,一丝不苟,这次也没例外;文立怕热,穿着背心短裤,摇着折扇。两人往路边这么一站,相映成趣。  

    12路公交车,不久就到安邑街口,天气仍是凉凉爽爽的,颇有点“天公助我”的意思,三个人都很开心。看见地摊上卖锥形的梨子,也兴致盎然地询问了半天,最后,云峰搞清楚这叫“三季梨”,就是能卖三季吃三季的意思吧。在我们乡下,把这种梨称为“把儿梨”,也就是带“把儿”的梨,我呢,总把它和“巴黎”联系到一起。不过,问归问,我们一只梨也没买,那位老乡也算白高兴了。

    街上正在修路,乱哄哄的。文立看见安邑中学门边的标语大字,有一句叫“三晋名校”,就动了疑心,认为这个中学不可能算是“三晋名校”。云峰是老运城人,解释道,安邑是个老县城,学校办的早,也许这所中学有些悠久历史,曾经被称为“三晋名校”吧。后来才看清楚,那标语上边还有个“创”字,人家是要“创三晋名校”,真叫人大跌眼镜。  

     这个季节,正是卖新鲜核桃的时候,称了几斤,到庙里送给老师父。  

二、太平兴国寺 

       走进小巷,绕了几弯,就看见太平兴国寺那座苍凉的宝塔了。太平兴国寺的历史很悠久,据说在隋代就已建寺。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重修,所以定名为太平兴国寺。由于地震,宝塔中间裂开一道大缝,几乎从顶裂到底。塔上的砖块,破损严重,时不时地,会掉下几块来——这就是苍凉啊!看见它,就好像看见一位千岁的老人,既顽强活着,又十分衰老;看见它,又好像看见了千年的故事,太平与战乱,繁荣与衰败。

     每次看见这宝塔,我都有些悲欣交集,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觉。三个人在太平兴国寺的门巷之外,以宝塔作背景照了几张相,然后才进庙。 

     文立和云峰都是第一次来,先在门洞里观看文字说明。一面墙上贴着宗教管理政策,另一面墙上书写着佛教开示。我给他们照了两张相,正要转身在院里拍照,远处一位工作的居士制止说,庙里不许照相——哦,那就算了吧,这个规矩我听说过的。

     我对居士说,我们要拜佛,请方便一下,开开殿门。居士急忙去找师父,我们顺便也到了师父的屋子,把核桃放在地上。  

    “给您买了几斤核桃……”

   “给我买的?”  

      师父显得很快活。大夏天的,他上身只穿着一件普通的背心,脖子上挂了一部“小灵通”电话,下身穿着黄色的僧裤僧鞋,表明是僧人身份。 

     师父开了殿门,点起蜡烛,拈了三根香给我,又拈香给云峰和文立。他们两位本来不信佛,跟着我出来,只算是随喜,所以也点着了香,插好,然后三个人一起在佛前礼拜。师父在一旁敲磬,并提示拜、起。

     也真难为云峰和文立,他们看在我的面子上,已经认真地拜了九次了,到菩萨跟前,就不想再拜。我心里明白,但还是催促他们多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