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冰 火 风 陵 渡

2016-09-07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千年风陵渡

 黄河南岸秦岭以北的潼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故事最多的关隘。几千年来,东出潼关可以平天下是不争的事实,但一河之隔的风陵渡就默默无闻了。只是风陵渡的特殊地理位置,让历代文人墨客留过不少感叹的诗篇,如清代诗人峻德的“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就道破了风陵渡的地理价值。涛涛黄河从塞上的河套掉头,在晋陕大峡谷奔流南下,被秦岭阻挡有拐弯直奔华北平原,秦晋豫三省分别代表中国地理位置的西北、华北、华中在此分割交汇,风陵渡雄鸡一唱听三省由此而来。

风陵渡的由来,传说黄帝战蚩尤时,黄帝的大臣风后发明了指南车才获战争胜利。后来风后死后葬于此,得名风陵渡。今天说的是风陵渡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位置,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考古学家先后在风陵渡发现了180万年以来的人类进化的几个重要历史遗迹。有180万年人类最早用火的西侯度遗址,有与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同时代古猿人类活动的匼河遗址,从180万年前的暂冰期至新石器时代结束,芮城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138处史前遗迹,这几乎是世界之最。

 

一堆火

 这个题目上的冰与火,事实上是先有一堆火,后有一块冰,我们就先说说火吧。山西的“三个一”,是省委书记王儒林的山西经济转型提出的旅游经济战略,是现在山西人谈的最多的话题,它们分别是在中条山东北端的垣曲县,发现的4500万年前世纪曙猿化石,升起了人类从灵长类动物向古猿过渡的一缕曙光。二是芮城风陵渡西侯度村后的人疙瘩岭出土的180万年前人类用火遗迹,一堆圣火,点燃了从古猿向人过渡的新时代。三是相传距今5000年前的中国最早的部落首领尧,建都今山西临汾,为一座都城。

不言而喻,风陵渡的西侯度180万年前的人类用火遗迹,是迄今世界发现最早的人类用火的证明。180万年,西侯度地处汾渭古湖岸边,黄河未形成以前的距今200-250万年,地球为最后一个暂冰期,大量冰融化形成了众多古代湖泊。位于汾渭古湖岸边的早期猿人,发现和利用火度过了长达200多万年的寒冷冰期。距西侯度西南5公里的匼河遗址,距今约60多万年,两个遗址海拔高程相差130多米,年代相差130多万年。西侯度遗址是黄河形成以前的湖泊岸边文化遗存,匼河遗址是黄河形成100万年以后的黄河岸边文化遗存,是地质泥盆期时代典型文化遗迹。西侯度的一堆火标明人类进入熟食时代,进化加速,发现并利用火,是人于动物的基本区别,西侯度的一堆火也就了人类起源的圣火。

一块冰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全中国人都要进行社火游行,在这个东方大地上,冬天的狂欢节里。风陵渡的匼河村,成年男子只穿短裤,背上背着大块冰,园磨盘,进行社火游行。正月的黄河北岸是一年气温最低的时候,一般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在背冰的社火狂欢节上成年男子的剽悍和勇猛给人一种天地不怕的感觉。

       关于匼河背冰的奇俗,至今没有一个正确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所有文献没有只语片言,这也成了一个历史之谜。大部分专家学者倾向于是古代体育运动的一种表现,但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要繁衍生息,吃饱是第一位,纵是表现勇猛强悍也没有必要、没有条件这么做呀。古代奥林匹克、现代奥林匹克相比匼河背冰也相形见拙,所以说,匼河背冰的奇俗,肯定是中华文明中的化石级文化现象,它的成因肯定与人类进化过程息息相关。

    几年来,笔者就匼河背冰这一民俗,进行了仔细研究,推理,根据风陵渡的地里地貌,水文,气候,农业,人文环境,可以推论出匼河背冰是中国北方最古老的农业灌溉技术,是史前人类农业的开端。如果没有匼河背冰,就可能没有后来的中华文明。

先说说远古农业的